2012-05-08 18:52:46
0
category:
社会tag:
中国
中国人的沟通模式:在小圈子里转圈圈
信息沟通在人们的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不仅可以拓展自己的社会发展空间,同时也可以获得更多的物质和精神回报。
中国人目前的沟通能力已经达到一定水平,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评价结果表明:中国人仍然局限于“亲缘社交”,对陌生人为主体的“外圈”,虽然“沟通意识”较强,有着很浓厚的“交往兴趣”,但相比之下,沟通活动能力就弱得多,尚未达到及格水平。
中国居民的社交活动种类较为单一,平均每人参加的社交活动仅有1种;最为普及的3种社交活动是聚餐、体育运动和卡拉OK。在注重饮食文化的中国,“饭桌社交”仍是中国百姓最为普及的社交方式。
人际网络是个体与社会交流和互动的基本平台,中国人常常用“人际关系”来概括个体的人际维护能力和沟通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居民的人际网络广度(人数)较窄,而沟通强度(交往的频繁程度)和沟通深度(心理依赖度、亲近感)较强。
从具体的人际网络结构上看,亲戚圈的规模最大,社交圈规模略小,同学圈和同事圈则更小。中国居民的社交半径并不大,表现出明显的“熟人社交”的特点,即在自己熟悉的人际网络中交流和沟通相对频繁,而在陌生的一般层次的交往场合,人际沟通和人际开拓的能力相对较弱。
试想一个普通的中国工人,或许可以用童年亲友(幼年)——学友(青年)——同事(中年)——社区内邻居(老年)来描绘他一生的沟通图谱;而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白领,或许会因更丰富的知识背景、更频繁多样的社交活动、更快捷先进的沟通工具和更有效的人际沟通能力而将他(她)的社会联系变得更具衍生性和多样性,从而享受到更加生动而丰富的沟通体验。最大限度地通过信息沟通的投入拓展自己的社会发展空间,获得更多的物质和精神回报。
城市居民未来最愿意依靠的人是自己
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会有自己设定的一个形象,那便是心灵上最可信赖最可倚靠的对象。自己、家人、朋友、社会、政府……这些都有可能成为人们默认的倚赖对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情世故的变迁以及观念的转变,这种深藏于心底的倚赖正在悄然改变,而这些改变在某些程度上也说明了人们心中对周围人、事的看法和信任度的改变。
城市人呈现明显的独立自主态度,相信自我,对未来更有自信。数据显示,城市居民未来最愿意依靠的人是自己,而农村居民认为最可依靠的人还是家人。虽然家人在我们的生活中始终扮演着最温暖、最可靠的角色,家人的亲情是所有社会关系中唯一与生俱来、无法割断的关系,但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日益激烈,未来社会每个人的发展都必须凭借自己的实力,家人的帮助将不再扮演最主要的角色,城市人越发感到自立的重要性。而目前社会生活中离婚率的升高、单亲家庭增多、独生子女增加等现象也使得现代都市人更加意识到未来凡事靠自己,自己掌握命运、改变命运的重要性。相对于城市居民的这种忧患意识和独立意识,农村居民并没有显现出太多的紧迫感。更多的人依然对家人抱有最大的期望,并相信那才是真正可以获得帮助和慰藉的地方。
城市居民当中有人认为朋友是目前给予自己帮助最大的人,但被问及“未来最应该依靠的人”时,朋友的中选率却降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人情味越来越淡薄,对友情观念也产生了更多的疑虑和困惑,自然对朋友的信赖度也随之有所降低。
调查还显示目前城市居民也会寄希望于政府在未来生活中给予更多的帮助。依靠政府成为仅次于自己和家人的第三个选择。
孩子的家庭决策权
孩子在传统家庭中的消费受到父母的绝对控制,他们的衣、食、玩、学等用品均由父母提供,但现代家庭观念中“子代偏重”和“文化反哺”的现象则使孩子在家庭消费中的地位有很大改变。孩子的消费在家庭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即便是一些家庭共用的大件消费品也往往以孩子的需求为中心,孩子在家长的购买考虑因素中已经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孩子的消费占据了家庭收入的30%左右。而另一项有关家用轿??研究的数据则显示,“为了方便接送配偶、孩子”是家庭汽车消费的四个主要目的之一。在家庭事务中获得发言权甚至决策权的文化资本和能力使孩子能够主动地对家庭消费决策产生影响。孩子不仅对个人学习、生活用品拥有强大的决策权,而且对于买房、装修等家庭大宗消费也具有一定的建议影响力。
老年人在现代家庭中已经失去了对家庭财产的主控权,中青年男性作为家庭经济的支柱,成为家庭消费决策的绝对掌控者。购买房子的决策者中有5成以上是31~50岁的中青年人;电脑的购买决策者就更加年轻化,而在家庭耐用消费品中,50岁以上的老年人的决策力更是明显减弱。
在各项消费品的购买决策中,房子、汽车等大件消费品及其他耐用消费品均由丈夫主导决策,而妻子则在家庭日用品的购买决策中居主导地位。
丈夫和妻子在不同消费品的决策模式也存在显着差异。丈夫由于生活节奏快,工作忙,除了在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品(中国女性对建筑、机械、电子等产品知识往往惧于了解)的购买过程参与较多外,对其他的耐用消费品往往只扮演终审者的角色。而在耐用消费品的整个购买过程当中,前期的信息搜集和比较的工作往往由妻子负责,丈夫只是最终的拍板人。通常是“妻子帮我逛,逛得差不多了,然后她叫我去看行不行,决定权在我手上,但逛商场是她的事情。”男性和女性虽然都乐于汲取并传播信息,但女性对“购买和使用商品的经验”、“生活小常识”、“子女教育”以及“医疗保健”等方面的关注程度明显高于男性。这也使女性更多地担当着商品信息把关者和家庭日常消费主宰者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