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小秘密

2012-04-27 16:47:20 0  category: 动物
刺猬到底有多少根刺?

给你一个放大镜和小镊子,不管你怎么数,最后都会发现,一只刺猬因其个头大小约有16000根到17000根刺。刺猬平均体重为1200克,而重达2000克的胖刺猬也不过有大约17000根刺,这些刺每根只有1毫米粗。

  虽然我们常说不要以貌取人,但刺猬的外表实在太能说明问题。它们身上明明白白地写着“别碰我”三个大字,且摆出一触即发的架势。谁要是壮起胆子去摸刺猬,它肯定会发出呼噜呼噜的低吼声和吱吱叫声。皮下肌肉条件反射地紧张起来,刺根根竖起。这种“天然武器”主要是对付其捕食者,特别是宿敌狐狸。狐狸常悻悻地收回被刺伤的爪子,眼睁睁地放弃这道美味。只有狡猾的老狐狸才能收拾得了这个“小刺球”。

刺猬们彼此间就不能互相依偎吗?亲密无间是不大可行,但刺猬终究也要交配,且从来就没有出现过其中一方被刺穿的惨剧。动物学者们曾经设想它们是面对面地进行交配。但现在已经证实,这种方式是矮黑猩猩和人类的专利。公刺猬仍然需要爬到母刺猬的背上来完成交配。此时,母刺猬为了不伤到伴侣,要尽量松弛肌肉,好让刺伏贴下来。这对双方都是一次无比艰巨的任务,所以交配过程只有短短几秒钟,但可反复多次。

刺猬顶着成千上万的刺儿过活,麻烦事还远不止这些。就像我们总为各种各样的头发问题所困扰一样,刺猬也拿它的刺儿没辙:脱刺、分岔、缠结,而最主要的问题是跳蚤。如果刺猬背上的刺稀稀拉拉,那它估计病得不轻。就算有人好心把它带回家来照料也无济于事,而且这也违反自然保护法。刺猬那身桀骜不驯的刺已经表明它绝不属于宠物的行列。

要是真想善待刺猬,那就应该在后花园用大量树枝堆起一个小堆。各种植物将在短短时间内从中萌发出来,比如凤仙花和狗尾巴草。鸟儿的粪便会带来种子和肥料。

不止刺猬,很多小动物都喜欢这样的树枝堆,比如巧妇鸟、水游蛇和小鼬鼠,它们在这里肯定比那个可怜巴巴的花园小矮人愉快得多。

蚊子有饱的时候吗?

尽管我们非常喜爱动物,但总有些生物让我们痛恨不已:每当听到蚊子在耳边嗡嗡作响,我们第一个念头就是要消灭它——完全出于正当防卫。我们绝非吝惜那点血,因为有时候我们自己还会去主动献血。如果蚊子咬人一口后肯就此打住,那对我们来说其实也算不了什么。可事实并非如此,蚊子对我们的血管总是不依不饶,留下一个又一个令人发痒的包。它们贪婪地吸血,好像从不满足。

其实我们身上的多处叮痕绝不是一只蚊子的“杰作”,而是它的伙伴们不断加入造成的结果。一只蚊子不可能如此频繁地出击,否则它早就撑爆了。从每一次吮吸中,母蚊子——也只有母蚊子才会叮人——总是要吸掉2毫克到10毫克血液,这已是它体重的三倍!它嗜血的欲望会暂时得到满足。母蚊子吸血不是因为口渴,而是在产卵期需要哺乳动物或鸟类的血来提供营养。一次吮吸往往无法满足需要,这也就带来了更糟糕的结果:它们要不停地从一个寄主飞到下一个寄主身上吸血,同时传播诸如疟疾这类危险、常见而且死亡率极高的传染病。

我们常常惊讶该死的蚊子竟有着如此敏锐的嗅觉。哪怕我们只露个小脚趾在被子外面,也能被它们在黑暗中准确无误地找到——这得益于它们处心积虑“研制”出的一套定位系统。蚊子根据温度差异来确定方位,也就是说,它们总是向着更暖和的地方飞。为什么它们没拿暖气片当目标呢?这是因为它们还有一套辅助定位系统:即能感觉到人或哺乳动物在空气中呼出的二氧化碳。另外,它还能闻出汗液里所含的丁酸——而我们最多也就只能闻出身旁人的脚臭。

正因为它们通晓生化知识,所以绝不会认错目标——除非被我们弄得晕头转向。只要在皮肤上涂上几滴天竺葵油或者花露水便能改变体味,蚊子就会一无所知地从我们身旁飞过。一旦蚊子找到猎物,它们就会把细小的针刺式口器插进其皮下的毛细血管里。光这么刺一下倒不会让人有太多感觉。但它们的“唾沫”里还含有其他物质,比如组胺,以防止血液凝固,堵塞它们那仅有数微米粗的“针头”。这种物质就是让我们瘙痒难忍的罪魁祸首。好在蚊子在这个世界上还有着众多克星:蜘蛛、鸟类、蜻蜓、蝙蝠和鱼。这叫恶有恶报!